两个公式
开发效率 = 1 - (思考时间+编码时间+debug时间+改bug时间) / 迭代总时长
bug率 = bug数 / 测试用例数
八种问题
- 需求理解不透彻 视觉交互没过细
- 语言基础待加强 错误异常未处理
- 代码逻辑太混乱 边界情况欠考虑
- 后端接口常变动 二次修改漏东西
需求评审
需求理解
bug原因:
- 开发和产品对需求的理解不一致
- 前期经过沟通达成一致的需求,在开发后期忘做了
- 多个模块关联同一份代码,需求文档只提到某一模块的改动,错估改动影响范围
方案:
- 同一功能有多种实现方案,思考尽可能多的可能性,给产品出选择题,在理解上达成一致。比如可做可不做的功能,交互文档中未提到的细节
- 写Q&A list,根据自己对需求的理解,以提问的方式写下Q,在自己思考到解决方案或和产品,交互,UI确认后,写下对应的A,每一个问题尽可能单一明确,在开发过程中既当作实现方案,又可当成用例进行自测
- 充分理解现有系统,评估需求改动的影响范围,对相似模块提高警惕性,找熟悉系统的人了解
示例1:
思考实现一个自定义输入框的删除文字功能 有以下几种方式:
- 退格键
- 框选文字+退格键
- 框选文字+Ctrl+X
- Ctrl+A+退格键
示例2:
假设实现一个可根据题型进行排序的题目列表,以下是一个简单的QA list:
- Q:题型排序需要实时保存吗?(和产品讨论)
- A:实时保存。
- Q:题型排序的实时保存方案?(思考方案)
- A:首次进入按默认题型排序,经过题型排序后将顺序保存在本地,不走接口。
- Q:本地缓存和接口中的题目顺序信息同时存在,题型顺序以哪个为准?(先讨论,后思考方案)
- A:接口中的信息优先(讨论),先通过接口导出实际题目的题型顺序,再对本地缓存中存在的题型进行排序,更新本地缓存(方案)。
在不断的讨论+思考实现方案的循环下,需求和思路会越来越清晰。
技术实现
根据需求难易程度区分为简单需求,复杂需求
简单需求
- 简单的增删改查
- 展示多,交互少
这类需求出bug率较低,且易解决,不做讨论
复杂需求
- 逻辑复杂
bug原因:
逻辑理解不清楚,思维混乱,导致写代码出错
方案:
写伪代码,将逻辑以代码的形式写出来,然后逐个去实现伪代码中的需求,每一个if里面尽量只有1个条件,方便理解
示例:
if(是作文){
if(在第一面的第一列){
if(当前面的总列数 - 1 >= col){
放到下一列
}else{
放到下一面的第一列
}
}else{
var 作文已占用的列数 = 0;
if(当前列只有这一个题目questionBox){
作文已占用的列数 = 1;
}
if(当前面的总列数 - 题目所在的列数 >= col - 作文已占用的列数){
正常跨页
}else{
放到下一面的第一列
}
}
}
- 功能复杂
bug原因:
需要实现的功能比较复杂,不能一步到位直接想出实现的思路
方案:
- 正逆向思维推导,从易实现的功能和源数据开始正推,也可从结果开始逆推,然后去逐个思考每个功能点的实现方式
- 构思出mvp版本,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功能
- 拆分功能点,形成todolist,并附上优先级,在完成阶段性功能时, 逐一检查git提交文件
- 和团队一起讨论解决方案,自己想出来的不一定是最好的,不成熟的方案会导致后期维护成本高,隐藏bug多
示例1:
录入编辑器功能比较复杂,大致流程是 OCR识别的题目结构 --> 编辑器结构 --> 编辑后的题目结构,可通过正向推导思考怎么从题目结构转化为编辑器结构,也可以通过逆向推导思考什么样的编辑器结构可以转化为题目结构,在推导过程中将功能做拆分,逐个实现
正向推导
逆向推导
示例2:
假如项目的实现功能点较多,可以先完成mvp版本,在其基础上去拆分功能点,列出todolist,有以下2种方式:
- 按类似思维导图的层级结构方式列出,一个功能点可以接着拆出更多子功能点。
- 通过数据表列出,并打上标签(比如优先级、功能模块等),优点是分类、排序比较方便,更加清晰。
- 基于第三方库的使用
bug原因:
- 库本身的缺陷
- 多个开发者对库的使用方式的差异,导致后期维护成本增加,出现bug
方案:
- 使用第三方库前先看下issue list,看作者维护是否积极,大致浏览下前两页的issue,看自己用到的功能是否有提及
- 看changelog日志是否规范,文档是否更新及时
- 在多个库都能实现相同功能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前两项
- 根据业务需要,可以对库进行二次封装,写成业务需要的api或组件。好处是业务相关的api或组件更容易被开发者所理解,并且统一了使用方式,减轻维护成本
- 在综合考量实现成本和维护成本下,也可以选择自己实现
示例:
- @byted-edu/formula-mathjax 组件对 MathJax做了封装,免于繁琐的配置
码前准备
- 放松心态,专注防打扰
- 多方业务同时进行时,列出每日计划,排优先级,设deadline提醒,来一件事情记一项,有条不紊
- 如果被打扰太多次,白天处理动脑少的事,晚上处理动脑多的事,或者带回家做
编程习惯
语言基础
this指向
示例:
var person = {
age: '12',
say: function(){
console.log(this.age);
}
}
var foo = function(func){
this.age = 15;
func();
};
foo(person.say); // 15
内存
常见bug:
- 递归死循环,导致堆栈溢出;内存泄露
同步异步
常见bug:
- 执行顺序不清楚
方案:
了解事件循环的机制,清楚promise,setTimeout等的执行顺序
引用传递
示例:
var obj = {
a: {
b: 1,
}
};
var obj2 = obj.a;
obj2.b = 2;
console.log(obj.a.b); // 2
运算符
常见bug:
- 对使用运算符后的结果计算出错
示例:
++a; a++;
相等比较和类型转换:'0' 0 false null undefined NaN
错误异常
SyntaxError(语法错误)
常见提示:
- Unexpected token
方案:
- 检查一下是不是少了括号,或者变量定义不符合规范
Uncaught ReferenceError(引用错误)
常见提示:
- xxx is not defined
方案:
- 一般eslint可以检查出来,检查一下变量所在的作用域
TypeError(类型错误)
bug原因:
- 常出现在函数的返回值或参数中,由于参数或返回值可能是多种类型导致使用的错误
- 没有给参数默认值,参数变成undefined
常见提示:
- xxx is not a function
方案:
- 给函数的参数默认值
- 对函数的参数和返回值在使用时先做类型校验,或者统一类型
代码逻辑
bug原因:
- 重复代码太多,在后期修改同一个功能时需要重复改多份,容易漏改
- 一个函数包含的代码太多,阅读困难,难以理解
- 一个函数包含的逻辑太多,做了多个操作,耦合性强,难以维护
- if else的分支太多,写起来容易出错
- 前人挖坑自己填,自己挖坑坑自己
方案:
- 给每一个函数加上注释,标明输入输出的值的含义
- 尽量写成纯函数,幂等设计
- 减少重复代码,提炼成公共的函数,提炼需注意,如果提炼出来的函数不能给出一个合理的注释,就不要提
- 如果单个函数不能用一段简单的描述表达,则可能需要将其拆分成多个函数
- 如果单个函数代码行数超过100行,则可能需要将函数内部的一些逻辑写成函数提出来
- 单个函数尽量只做一个操作,如果单个函数做了多个操作,可以将其修改成主操作+回调的形式,这样可以解耦多个操作
- 如果if else分支过多,可分为2种情况处理:
- 单层级的if else,可以用switch或hash代替
- 嵌套型的if else,将易判断的逻辑放在前面,处理完后使用return退出后续判断,减少嵌套
- 不断自我review,自我质疑:
- 如果下次我要改这块东西好不好改?
- 如果这段代码给别人看能不能看懂?
- 如果我3个月后再来看自己的代码,能不能看懂?
- 现在的需求是否已考虑了大部分情况,好不好扩展?
- 这个组件好不好复用,是否逻辑耦合,是否可以抽象?
示例:
- 函数内部减少代码行数,提炼公共函数
// 将获取a,b,c的逻辑写成函数的形式调用,减少代码体积
function foo1() {
var a = getA();
var b = getB();
var c = getC();
return a + b + c;
}
function foo2() {
var a = getA();
var b = getB();
var c = getC();
return a - b - c;
}
// 是否需要一个函数getABC,取决于该函数的功能是否能用一段简单的描述表达
function getABC() {
var a = getA();
var b = getB();
var c = getC();
return { a, b, c };
}
- 多个操作拆成主操作+回调
// getAndSetData函数获取数据,并且处理数据,渲染UI,getAndSaveData函数获取数据,但是只保存数据,这时函数变得耦合
function getAndSetData(){
http.get('/list').success(res => {
const data = this.dealData(res);
this.render(data);
})
}
function getAndSaveData(){
http.get('/list').success(res => {
this.saveData(res);
})
}
// 改成回调参数的形式,getData只做请求数据的操作,其他操作以回调参数传入
function getData(callback){
http.get('/list').success(res => {
callback.call(this, res);
})
}
getData(res => {
const data = this.dealData(res);
this.render(data);
});
getData(this.saveData);
// 改成链式,代码更清晰
function getData(){
return new Promise(resolve => {
http.get('/list').success(res => {
resolve(res);
});
});
}
getData().then(res => {
const data = this.dealData(res);
this.render(data);
});
getData().then(res => this.saveData(res));
- if else单层级优化
// 原始写法
if(number == 1){
deal1();
}else if(number == 2){
deal2();
}else if(number == 3){
deal3();
}else{
deal4();
}
// switch优化
switch (number) {
case 1:
deal1();
break;
case 2:
deal2();
break;
case 3:
deal3();
break;
default:
deal4();
break;
}
// hash优化
const obj = {
1: deal1,
2: deal2,
3: deal3,
default: deal4,
};
obj[number] ? obj[number]() : obj['default']();
- if else多层级嵌套优化
if(a){
deal1();
}else {
if(b){
deal2();
}else{
if(c){
deal3();
}else{
deal4();
}
}
}
// 优化
if(a){
deal1();
return;
}
if(b){
deal2();
return;
}
if(c){
deal3();
return;
}
if(d){
deal4();
return;
}
测试方法
数据层面
bug原因:
- 数值的边界情况没有考虑,常见于接口无数据时的显示,组件应有的状态值没考虑全
方案:
- 数值的变化会引起视图的变化,则去尝试数值的所有可能性
说明:
- 数据来源一般是接口或者自己创造,数值不一定是指纯数字,也可以是单一状态的不同值
示例1:
- 给出一个列表数据,实现一个分页选择器,一页10条,就需要考虑不同数据量下的展示与交互:
- 无数据(无数据的展示)
- 3条数据(只有1页)
- 10条数据(边界情况,测试是否也是1页)
- 11条数据(出现2页,点击页码跳页)
- 20条数据(边界情况,测试是否也是2页)
- 21条数据(出现3页,测试从第1页直接跳到第3页)
- 100条数据(分页处的UI改变,会出现省略号)
示例2:
- 文案展示,UI一般只会给一种理想情况,这里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数值的变化:
- 文字容器宽度是定宽还是根据文字长度自适应
- 无文字,少量文字,文字过长下的展示
- 浏览器屏幕宽度缩放下的文案展示
交互层面
bug原因:
- 未考虑某些非习惯性交互或者组合交互的情况
方案:
- 如果多个交互会影响到同一数据或视图,则去尝试这些交互的组合
说明:
- 一次交互是指一次操作(click, hover, drag)或一次数据自动变化(延时, 异步, socket)会引起数据或视图的改变
示例:
- 以题型筛选项作为视图来看,其交互只有点击题型1个
- 以题目列表作为视图来看,其交互有题型选择、难度选择、知识点切换、教辅切换、分页切换、加入作业、页内全选、作业篮子清空8个
- 反复快速的切换精品题库和本校题库,看右侧列表数据是否是最后一次点击后的题目数据,测试race condition
- 组合切换知识树,教辅和题库,看右侧列表数据是否正确
思维方式
产品思维
思考为什么要做,为什么其他产品不做,理解需求的意义 用四象限法评估需求价值:必要性,难易度
- 非必要且容易,和产品讨论,让产品说服自己,可以妥协
- 非必要且复杂,据理力争,别给自己挖坑
- 必要且容易,那就直接做
- 必要且复杂,觉得有必要做的一定是自己已经充分理解了的,合理就应该做,可以参考功能复杂和逻辑复杂下的处理方式
如何评估必要性:
- 对现有系统的破坏程度,影响范围
- 站在用户的角度,这个功能对我有没有用
- 是否会破坏用户体验
学生思维
用解数学题的逻辑思维去写代码
- 看到题目(需求)就能意识到注意的点,比如要做分类讨论(数值变化测试),反证法(逆向推导)
- 有解题思路再下笔(先充分理解需求,再写代码)
将每一次迭代开发都当作一场考试,提测是交卷,改完bug再次提测是补考
- 在考试完后看到成绩进步时,动力会更大,更期待下一次的检验
- 小学考满分次数多,其次初中,高中;能力提高,写法更高级,bug越难发现,但解决完bug后自我提升更明显,程序设计能力和开发效率都会提高
- 提高第一次考试的成绩,减少补考的次数
把 bug 记录当成错题本
- 每次解决完bug,在评论中记录bug原因
- 分析归纳bug原因
- 反思总结,挖掘更深层级的原因,避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
- 定时回顾,下次遇到类似需求提高警惕意识
❤️ 谢谢支持
- 喜欢的话别忘了 分享、点赞、在看 三连哦~。
常见问题FAQ
- 免费下载或者VIP会员专享资源能否直接商用?
-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,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,请勿直接商用。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,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。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。
- 提示下载完但解压或打开不了?
- 找不到素材资源介绍文章里的示例图片?
- 模板不会安装或需要功能定制以及二次开发?
发表评论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